一體化電導率儀測量溶液電導率的原理主要基于電磁感應現象,以下是其詳細的測量原理和工作過程:
一、基本測量原理
1、電導率與電阻率的關系
電導率(σ)是溶液傳導電流能力的一個度量標準,它與電阻率(ρ)呈倒數關系,即σ=1/ρ。電阻率的定義為導體兩端的電壓(U)與其通過的電流(I)的比值,即ρ=U/I。所以,電導率的計算公式為σ=I/U。
對于均勻截面的導體(在電導率儀的測量情境下,可類比考慮溶液),其電阻R與長度(L)、截面積(A)以及電阻率有關,根據公式R=ρ×(L/A)可知,當電阻率一定時,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成正比,與截面積成反比。
2、電極法測量原理
電極結構與電場分布:一體化電導率儀通常采用兩個平行的電極,它們浸入待測溶液中。當在兩個電極之間施加一個交流電壓時,會在電極之間形成一個電場。溶液中的離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定向移動,正離子向負極移動,負離子向正極移動,從而形成電流。
測量電流與電導率的關系:根據前面提到的電導率定義,在已知電極間距(類似于導體的長度L)、電極面積(類似于導體的截面積A)以及施加電壓(U)的情況下,通過測量流過電極之間的電流(I),就可以利用公式σ=I/U計算出溶液的電導率。
二、具體工作過程
1、電極激勵與信號產生
一體化電導率儀內部的電子電路會產生一個交流電源,這個電源連接到兩個電極上,作為激勵信號。交流電源的頻率通常是固定的,一般在數百赫茲到數兆赫茲之間。選擇交流電源是為了避免電極表面發生電解反應,因為直流電源可能會導致電極表面的化學反應,影響測量的準確性。
2、電流測量與信號轉換
當交流電壓施加到電極上后,溶液中的離子開始移動,形成電流。儀器內部的電流檢測電路會測量流過電極之間的電流大小。這個電流信號通常是一個很小的模擬信號,需要經過放大和轉換處理。
信號放大是通過前置放大器實現的,它將微弱的電流信號放大到一個可以識別和處理的范圍。然后,通過模數轉換器將放大后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,以便后續的處理和顯示。
3、溫度補償與計算
由于溶液的電導率與溫度密切相關,一般來說,溫度升高,溶液的電導率也會增加。為了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,一體化電導率儀通常會配備溫度傳感器,用于測量溶液的溫度。
根據不同溶液的溫度特性,儀器內部存儲有相應的溫度補償算法。在測量過程中,溫度傳感器測得的溶液溫度會被送到微處理器中,微處理器按照預設的溫度補償公式對測量得到的電導率值進行修正,從而得到校正到標準溫度(通常是25℃)下的電導率值。 |